返回首页
钱小萍的丝绸之路

 

【出片花】

【口导】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江苏台记者谢晶晶。丝绸起源于中国,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在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0.02毫米的极细蚕丝编织成的丝绸,穿越丝绸之路,铺满整个世界,衍生出丝织文明。前不久纪录片《锦绣纪》在央视热播,让无数国人感受到了丝织的魅力。今天的《全景中国》,前往苏州丝绸博物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钱小萍的故事。

 

 

 

【出录音 不停步】

我是我们中国的第一所丝绸专业学校毕业,最早的丝织专业,我是第一届毕业生。我是54年进去的,这个是中专,那时候考中专是很不容易考的。我57年毕业的,所以我毕业到现在,差不多一直在丝绸之路上跋涉、奋斗,60年了,我一直没有停步过。【录音止】

 

今年77岁的钱小萍是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人。18岁那年她从苏州丝绸工业学校毕业进入苏州丝绸研究所工作,从此,华美的丝绸之路,仿佛在钱小萍眼前徐徐展开。

 

【出录音 样本】

这是我早期设计的作品,漂亮吧?漂亮得不得了。(太空纱,这名字好飘渺。)这当时是马克思夫人做晚礼服的。这是绡,轻薄透明,都是很美的,上面有点点花纹,这个花纹在背面还要修剪掉。……这个是我销到亚非拉去的,这个是人造丝、金银线,很漂亮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压混】

 

 

 

翻开作品样本集,指尖轻轻拂过各种新奇精美的丝绸样本,钱小萍微笑着娓娓道来。

 

【出录音 毕生】

前半生实际上我就是搞丝绸新产品的设计研究,现代的。后来80年代初我就开始要创办中国第一所丝绸博物馆。我就开始进入到研究古代的文化、古代的丝绸技艺,一直到现在。【录音止】

 

 

钱小萍说的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19919月正式对外开放。

 

【出录音 丝博】

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丝绸博物馆,当时很轰动的,国家领导人、国外领导人,包括哈佛大学好多学术交流都到我这里来。因为我那个博物馆是很生动的,有各种各样失传的织机的操作表演,有文物展览,又搞科学研究复制,多功能的一座博物馆。【录音止】

 

 

 

 

 

今年518号改扩建后的苏州丝绸博物馆重新开馆。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不仅有珍贵的丝织文物,还有从养蚕、缫丝到成品织造的详细步骤还原,各种织机模型的陈列,甚至还有两台真正的宋锦和漳缎的织机,每天都有工人现场上机操作。正在宋锦织机上操作的小刘师傅16岁开始学习织造技艺,入行10多年,织了4年宋锦,以前织的是南京云锦。

 

 

 

 

 

【出录音 小刘】

小刘:她控制经线我控制纬线,我这边什么都没有啊,她在上面拉一下我下面才能有图案出来。

记者:所以她不在你也没法织啊对吧,两个人必须同时。

小刘:对对对。

记者:那你觉得云锦难还是宋锦难?

小刘:对我们来说基本上都差不多。

记者:反正都是编好的程序,你织就行了。

小刘:对对对。【录音止】

 

 

 

锦,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诗经》用“萋兮斐兮”来描述锦的花纹错杂。错杂的花纹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以多重组织提花织就,2500年来,织造技艺创造着斑斓富丽的极致之美。800多年前随南宋迁都,蜀地织工将织造技艺带到苏州,形成了细薄的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三大名锦。

 

 

 

 

成语活色生香,来源于宋锦的织造。每一种花纹循环出现,工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它的颜色,让美在心意中穿梭。宋代绘画《蚕织图》绘制着清楚的花楼织机。在花楼织机上经线的起落不再靠综片的升降,而用线综来牵吊。有了花楼织机,织锦进入了纬锦时代。织造时上下配合,一人坐在3米高的花楼上挽花提综,一人引纬织造。用传统工艺织造宋锦,两个熟练的工匠配合默契,一天也只能织个几公分。

 

时光荏苒,曾经带给世间精致与华美的宋锦,早已尘封于岁月深处。然而2014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各国领导人携配偶身着宋锦面料的中装,让原本低调的宋锦名声大振。领导人所穿宋锦图案的设计者,就是钱小萍。

     

 

【出录音 APEC

这是素纹的宋锦,不代表典型的宋锦。典型的宋锦是很美的,就是我设计的那些。(就是好多种颜色的,灿若晚霞的那种叫“锦”。)但是我说这个APEC是特定条件下,要内敛,不张扬。【录音止】

 

宋锦在历史沉寂之后以这种方式惊艳世界,似乎也给宋锦复兴带来曙光。繁华从未落尽的苏州有许多的美,在钱小萍眼里,最美不过宋锦。她走遍长街短巷,寻找丝绸残片,以自己所能,为苏州锦上添花。

 

【出录音 抢救2

钱小萍:喏,这个就是我60年代,阿看见?

记者:哦,66年。

钱小萍:你看我那时候就下厂设计,那时候收集的资料,收集的这些有些都破损了。

记者:这是残片吗?

钱小萍:哎,都残了,破了。你看我都记录的,分析的。

记者:以前的老东西还是?

钱小萍:老东西,还蛮精细的。失传了所以要把它抢救挖掘呀。老祖先是非常聪明的。

记者:这个布大概是什么年代的?

钱小萍:解放前就有了吧。我那时候到宋锦那个厂里还有的了。那时候苏州有个宋锦织物厂的,后来么都倒闭了。倒闭了么我自己去了那个厂,看他们织什么织什么,后来倒掉了,一下子拆掉了房子也变成居民小区了,我不是很心疼的啊?出于这种感情,所以我一直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我把我搜集的一些资料去分析织物结构,写出了一本宋锦书。【录音止】

 

每得到一个新花样,钱小萍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厘米一厘米的研究,一种花纹都要研究几个月,然后画出图稿,设计织法。

 

【出录音 书】

机器上用什么装造,怎么做怎么穿,包括边怎么穿,然后一个什么样的图案,图案怎么样去挑花。最难的就是要把模子开出来,开模就相当于计算机的编程,编程以后你就可以去操作。(你要把这个做法研究出来。)哎,我就是做法,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机器装造,用什么图案,配什么颜色,用多少丝线,这个丝线怎么来表达上层、中层、下层,一层一层都要表达,很难的。【录音止】

 

 

苏州丝绸博物馆在业内首屈一指的丝织品复制还原技术,让一些原本人们无缘一见的精美织物得以穿越时空的阻隔,完美重现。《西方极乐世界》图轴是钱小萍复制的宋锦作品中的得意之作。原件《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年间由苏州织造局以宫廷画家丁观鹏所作《西方极乐世界图》为蓝本织造而成。高4.48米,宽1.97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278位人物神态各异,被视作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300多年来一直封存,从未公开展示过。钱小萍每次在书上、画册上看到它,都要感概那么美的文化遗产不给老百姓欣赏,实在太可惜了,钱小萍想到了复制。复制《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极限挑战,用了整整6年时间。

 

凭借多年宋锦复制经验,钱小萍从原料组合、经纬密度、组织结构、纹制技术到装造工艺和上机工艺等方面,作了反复构想,一次又一次改进,直至定稿。她找到南京云锦研究所,王宝林所长很支持她,说你设计出来,我们就帮你做出来。她日思夜想,有时候凌晨醒来,忽然想到什么,就赶紧爬起来记下来。作品相当复杂,仅花本就挑制了20本,设计稿发到南京云锦研究所后,还要画一个可操作的意匠图。这个意匠图云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杨玉柱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

 

【出录音 极乐世界】

那个《极乐世界》那么满,是我做的锦里面难度最高的一个作品了。宋锦不像刺绣,我的丝线都是要交在这个织物里面,要哪个地方先红的,这个绿的、黄的、黑的都要藏到背面去,你藏得不好要露出来。所以我这个都要计算得很严密,组织结构的技巧都要配得很巧妙。(错了一点这块布就废了。)哎,错了一点点都废了。【录音止】

 

钱小萍将图案画在布满格子的纸上,经线对应纵格,纬线对应横格,织工根据纸上的图案,将每一种颜色所涉及的经线进行分组,以使它们共同起落。有多少颜色挑多少组,这样不同颜色的纬线穿过,共同组成一排横格的花纹,这就是传统的挑花结本。

 

宋锦在织造前,已经将经线沉浮的程序储存于花本,织造时纬线要严格按图案穿插,颜色不得有误。中国丝织技术,最早使用了编程原理。经纬交错,丝丝入扣,凝聚着工匠心意的织品就这样一梭梭,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出录音 抢救】

为什么要办博物馆,就是因为我看到很多传统的、优秀的丝织品种、丝织技艺都在失传。好多我们中国祖先传下来优秀的非常精美的品种、非常好的手工技艺都没有了。到后来这个机器都是喷水织机什么都是国外进口的织化纤的机器,我们丝绸提花的这些机器后来都没有了。所以我伤心我觉得我要抢救,所以我要把博物馆办出来,要把这些失传的传统技艺要恢复出来,把失传的一些丝织品种要复制出来。【录音止】

 

 

 

 

 

 

 

 

 

 

 

关于丝绸的一切,都可以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找到答案。推开苏州织造署厚重的大门,步入精巧的苏式园林,穿过幽静的民国馆,华美的绫罗,蠕动的蚕宝宝,古代的织机,现代的钢铁机器,时空交错间,重回丝绸之路。

 

您刚刚听到的是由江苏台为您制作的《钱小萍的丝绸之路》,记者晶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