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南京博物院感受“和•合”之美(上)

 

【出片花】

【口导】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江苏台记者谢晶晶。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过去一年里达到了4500多座。携家带口或约上知己好友走进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的选择。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件。2016春节期间,南博日均接待游客15000多人。近距离地欣赏国宝级文物、感受陈列艺术之美,还能在文物构建的华丽场景中来一张全家福,这一切,在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简称“和•合”展中都能一一实现。“和•合”展从20151226号开始,到2016420号结束,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和谐之美。今天的节目跟我一起前往南京博物院感受“和•合”之美,首先请听上集。

 

 

【出录音 观众】

观众1:第一次来吧,这里好多东西都是课本上的,小学美术课本里有。

观众2:对我们而言主要是科普嘛。

观众3:这个展览本身也是比较高大上的。

观众4:文化气息比较浓郁,更加集中一点吧,道具组合在一起也挺有特点的。“花好月圆”做得挺不错,看上去感觉很美吧。

观众5:今天我是一个人过来的,特别希望下一次可以跟父母一起来。

观众4:每次有外地的朋友过来,首先推荐带他来南博,有一个“和•合”应该是要去一下的。

观众6(英文):是的太美了,博物馆里特别美的一块区域,太棒了!【录音止】

 

 

“和•合”二字,一个是“和谐”的“和”,左右结构,初义是声音互相应和,后引申为相安、协调、融合、和谐的意思。另外一个是“合作”的合,上下结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后扩充为闭合、对拢、结合、全部的意思。“和合”两字连用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国语•郑经》中提出:“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合,能使百姓安身立命。

【出录音 序】

    展览叫“和•合”,有点形而上,为了反映我们传统文化中和谐互生、阴阳互生的关系。也是表达我们老百姓喜欢和谐、向往和谐的这种愿望。这边是“序厅”,画的是仇英的《南都繁会图》,相当于南京的明代时的《清明上河图》,里面画了大概有1000多个人物,有109个商店和招牌……【减弱压混】

    明代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简称《南都繁会图》的巨幅投影,配上天花板上点缀的一盏盏孔明灯,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景就在眼前。听着南博志愿者龚安的讲解,我走进了“和•合”展。

 

 

【出录音 彩陶2

第一个部分叫“天人合一”,讲述的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和动物相互之间一个和谐的关系。这边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陶器,比如那个彩陶盆,下面还有一件是从我们历史馆就是讲蒸锅的那个地方拿过来的。下面是一些彩陶钵,上面画的是一些彩色的连续花瓣纹,还有一些水波纹。表现的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自然、描绘自然了。上面从左边数第二个有一个彩陶盆,上面的这个纹饰叫做“八角星纹”,就是山东地区有一个叫“大汶口文化”,里面非常典型的一个图形特征。有专家就说这八个角呈放射状,代表八个方向,就像八卦中所说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物象。还有学者认为这个形状代表光芒四射的太阳,中间的方形象征大地,所以象征的是“天圆地方”。那我们再往前,后来人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星空……【减弱压混】

 

 

    展览分为“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和和美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人合一”龚安最为推崇,因为多件国宝级文物在这里出现。

【出录音 值得1

龚安:这边这件神人兽面纹琮,刚刚在历史馆说到的。

记者:它也是18件(镇院之宝)之一是吗?

龚安:对对对。在那个一进门11座墓葬当中我说有一件拿出来单独陈列了,现在放在“和•合”展,就这件。不过在“和•合”展所有展品都放得比较低,所以大家看得会比较清楚。

记者:我想问一下18件镇院之宝中有多少件是出现在了“和•合”展?

龚安:反正挺多的,基本上在第一部分,我给你指一下……对,蟾蜍砚台,这个也是但这个基本在历史馆就没有拿出来过,在“和•合”拿出来了。因为很多宝贝都在仓库里,不一定拿出来展览的。我们还有一个金兽,很有名的全部是黄金的一个金兽,它到外面去巡展,到云南博物馆去巡展,但是展览完之后就回到仓库了。【录音止】

 

 

    左边是公众熟悉的南博镇院之宝、东汉错银铜牛灯,右边是近年来极少公开展出的南博国宝、东汉鎏金镶嵌琉璃珠兽形铜盒砚,中间则是远道而来的河南博物院的国宝、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耳方壶,这样的阵容叫人叹为观止。另外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器代表作透雕人鸟兽玉饰件、神人兽面纹玉琮等多件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也在“天人合一”区域集中亮相,看得人惊喜连连。龚安:

【出录音 值得2

它里面250多件文物,有50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从河南博物院借来的每一件都是国宝级文物,每件都是一级文物就是俗称的国宝级文物。单从看文物的角度来看的话还是非常值得来看,从我们历史馆一拿走感觉都没什么可讲了(笑)。【录音止】

 

 

“天人合一”区域又分为“认知自然”、“神灵崇拜”、“人与动物”、“礼乐制度”、“小康生活”、“诚信友善”6个子单元。田甜,87年生人,“和•合”展策展人。

【出录音 小康1

田甜:这边就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也是和谐社会物质的一个基础。

记者:这个名字特别好玩。【录音止】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如今的中国正开足马力奔小康,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首看看古人,在奔小康的路上,又是怎样的情形?田甜:

【出录音 小康2

田甜:(笑)我们想了好久,因为这里面很多器物很精美,是贵族使用的,从工艺上体现了。像老百姓的生活这边有,这是一个厨夫俑,他在做鱼,盘腿坐,前面一个缸,缸上面一个砧板,缸里面还有条鱼跳出来,砧板上也有鱼,他准备做切鱼的动作。这边是一个农夫俑,他手里拿个罐子可能准备去浇灌田间的农作物。

记者:一个是丰衣足食,还有一个大家都面带笑容,生活得很满意的感觉。

田甜:对。然后像这个陶房鱼池,前面你看他养的有鱼,上面还有像鸭子一样看到吧?【录音止】

 

 

春秋、西汉的酒器,六朝的陶牛车,战国的铜车马,体现的是物质上的富足。一组不同职业、面带微笑的陶俑,则让每个路过的人心里也默默地开出一朵花。《礼记·礼运》中说:天下祥和没有战争纷扰,人们关系和睦,对亲朋友善、对子女关爱,贵族们按照礼制行使权力,大家有自己的田宅,生活衣食无忧。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小康生活的假想。

 

 

第二部分“阴阳和合”,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辩证法,讲述阴阳调和、琴瑟和鸣、鸳鸯戏水等相合相成理念。田甜介绍,这个部分的文物都是成对的,比如龙凤、男女、榫卯,文物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对应关系。

【出录音 阴阳】

包括一些榫卯结构,就是古代家具里的阴阳对立通过结构上的相扣。最重要的阴阳就是男女之间的阴阳关系。从古至今男女组成的家庭一直都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最小的单位。“龙凤献瑞”指的是皇家夫妻的和谐、爱情的和美。古代还有一个和合二仙,祝福老百姓夫妻和睦、家庭和谐。【录音止】

 

 

文物辩证法过后,迎面而来是第三部分“和和美美”布置的7组文化景观,用一组文物来讲述中国故事,配以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将陈列艺术之美发挥到极致。

【出录音 三羊开泰】

田甜:比如这三只羊,这两只是一对,这一只是另外一个,并不是一组。

记者:但花纹是一样的。

田甜:对,差不多的,但是我们组合到一起,你一眼就看到三只羊,哦是“三羊(阳)开泰”。通过文物组合的关系来体现像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或者是美好词语的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片段。

记者:其实我在羊展上对它们仨印象就很深的。(笑)【录音止】

 

 

金色的大羊角弯曲成好看的弧度,绚丽的如意纹饰布满全身,眼前这头高高大大、偏着脑袋、神气地注视着我的家伙分明就是一年前的南博羊年生肖展上大出风头的民国“掐丝珐琅羊”。如今它带着两只母羊,站在描绘着梅花图案的白纱屏风跟前,地上投影出四个汉字:“三阳开泰。”

 

 

    骑着高头大马的状元泥塑,背后一个硕大的“榜”字,诠释的是“金榜题名”的喜悦。一组矾红地金彩喜字纹瓷盘、瓷碗,一个朱漆描金透雕人物木提桶,一对驴皮罩双喜烛台,诉说着“洞房花烛”的浪漫。正所谓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同乐:

【出录音 陈-遇到】

有人问:“陈老师你‘他乡遇故知’没做啊?”我说:“错了,‘他乡遇故知’我已经做了。”他说:“在哪里?”我说:“我在展厅里遇到你,就是‘他乡遇故知’。”【录音止】

 

 

看过无数次的东汉错银铜牛灯,神气活现的珐琅羊,久违的河南博物院的青铜重器……一切的感动,都在这一句“我在展厅里遇到你,就是‘他乡遇故知’”。想知道展览背后更多的故事,请您继续收听《在南京博物院感受“和•合”之美(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