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致敬经典,为书立碑——南京启动“传世名著”评选系列活动

 

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主持人陈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南京是一座古都,当游客来到南京,除了欣赏名胜古迹,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会特别注意到,千百年来,南京贡献给世界的传世名著。今年的世界阅读日,南京启动了“传世名著”评选系列活动。专家们从和南京有关的1万多部著作中挑出了50部,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本草纲目、永乐大典等等。南京将用立碑的方式,向这些经典致敬,倡导全民阅读。之前各大城市当中,为名人或者名人故居树碑纪念的比比皆是,而为书立碑,还是头一遭。为书立碑有这个必要吗?如果要立,又该怎么立?这些经典名著到底和南京有怎样的关系?最近,南京的文史专家在一起进行了认真研讨。下面我就请全程旁听了这场讨论的记者张倩,跟我一起来和各位聊聊南京的这项可以说创举吧,也希望能让南京的这些传世名著传得更远。

 

 

出研讨会录音剪辑

专家1:下面是红楼梦吧,那我想还是江宁织造博物馆吧。:

专家2:不是,如果是曹雪芹本人写的呢应该放在他小时候住的地方,利济巷那个地方。

专家3:我觉得放在随园也好。

专家4:你到底想放在哪里?前面想放乌龙潭,现在又讲利济巷,你倾向于什么。

专家5:不要放太多在大街小巷,应该放在风景区,应该放在游览地。

专家3:我不太主张放在博物馆里,因为我们这个书是要大家读的,你这个要不卖门票,放里头我也没意见。

专家5:哎哟,南京市民基本上就这么进去的,你不要对我们有意见,门票我一分钱也不拿。【录音止】

 

陈:这是当时专家讨论会的录音,听下来之后我剪了个片花,我想听到这段录音,张倩可能基本上能想起讨论现场的情景。

 

张:其实真的,不听的话我都对那次采访是依然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整个采访当中,几位专家都是各抒己见,而且真的是就是一点点地在讨论,50部书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每一部书考证在哪里,你觉得原因是什么,那我又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陈:可能主要是在讨论这些书跟南京的关系。比如有的是在南京写的,有的是在南京出版的,刻印的,还有的就是它的内容是跟南京有关系的。

 

张:而且这些都会成为这50本书能够立碑的像依据一样的。马上先来听一听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先生,说一说分类的立碑的标准到底是哪一些。

 

【出录音】一种叫某某作品的诞生地,比如《永乐大典》的诞生地,《海国图志》的诞生地。第二种是某某作品的出版地或者刻印地,比如《本草纲目》最早在南京出版的,《本草纲目》的出版地或者刻印地,诸如此类。【录音止】

 



陈:其实还有第三种就是写的内容跟南京有关。最明显的比如张恨水的《丹凤街》。

 

张:一目了然。

 

陈:对,它就是以南京丹凤街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还被称为是民国时期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张:是的是的。还有大家都能想到的,像红楼梦这样的,在那天的两个半小时中当然也是红楼梦说得最多,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是在北京写的这部书,但是书里面写到的大观园,应该都知道是以南京大观园为原型的,红楼梦的故事当然应该也是发生在南京的。而且如果在南京,(碑)放在哪里合适,大家就会有很多不同意见,我们马上来听一听在现场专家们各自有一个什么样的论证。

 

陈:好。

 

【出录音】

(杨永泉)下面是红楼梦吧,他一家三代四任嘛,那我想还是江宁织造博物馆吧。(邓攀)不是,如果是曹雪芹本人写的呢应该放哪儿呢,放在他小时候住的地方,利济巷那个地方。大行宫是他家的织造车间。(杨永泉)我觉得放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呢,本身也合适,而且它里面的景点也是按照红楼梦的景点来布置命名的。(薛冰)我倒是建议把红楼梦和随园那个,两个放在一个地方。(邓攀)那就乌龙潭。80年代,当时争议大观园遗址,周汝昌先生认为在北京的恭王府,后来他也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是在南京,在哪儿呢,就是现在的乌龙潭这个地方。(薛冰)因为说大观园在北京,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因为按照红楼梦里的描写,红楼梦里写到他们冬天去赏雪,然后要去找一支梅花,来作梅花诗,梅花不过淮河的,淮河以北的梅花是不开花的。。所以肯定是在南方。【录音止】

陈:其实一番讨论,也是让我们知道了曹雪芹和南京的关系。

 

张:是。那红楼梦是相对明确的,只是最后选在哪里还是需要讨论的。但是也有一些年代久远的名著,特别就是六朝时期的一些名著,它就很难考证出准确的地点了。那专家当时也是建议,不如就是放在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以免因为不准确,特别是专家们也都反复提到,在学界能人很多,这个事情,既然南京要立碑,那肯定就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所以他们当时都是建议六朝时期的作品就是可以,在南京的比如说六朝博物馆进行集中的展示。我们马上也来听一听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教授的意见。

 

【出录音】

(胡阿祥)这种说,会有几个方面的说,第一个,你为什么选这个书。第二个,最容易被人家讨论的就是你干嘛挂在这个位置。你如果一定要把这些书确切的点都确定下来,越精确就越不精确。基本上,民国能搞清楚,清朝的很多位置就搞不清楚了。南京这些年,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被动的,改造多厉害啊。然后怎么个展示呢?我觉得不要放太多在大街小巷,应该放在风景区,应该放在游览地。六朝馆,到底是放进去还是不放进去,我一点没把握,放六朝博物馆有个什么好处呢?六朝馆是通过文物来展示,我们这里还提醒来参观者,感受六朝还有种方式,通过文献的方式。

(薛冰)我讲你的问题呢,就是你在卖门票,你如果不卖门票,那么放里头我也没意见。

(胡阿祥)哎哟南京市民基本上就这么进去啰,年卡么,学生超过十个人打个电话就进去了,你不要对我们有意见,门票我一分钱也不拿。【录音止】

 

陈:我觉得专家们的出发点都特别好啊。

 

张:而且想得特别细。

 

陈:对。讲到为书立碑,这种做法,我之前也听到有些人觉得多此一举,觉得没有这个必要。那我就想到不久前,在“书香南京大讲堂”的现场,我听到了作家毕飞宇的一番话,他讲的不是立碑,他是对南京评选传世名著这件事,表达了他的心情。他说作为一个写作者,他觉得很温暖。因为他觉得这体现了南京这座城市对历史,对文化的态度。

 

张:说得特别好啊。事实上就是南京传世名著的评选啊,也得到了海内外很多大家的鼎力支持。

 

陈:对,我也看到一些报道,还蛮感人的。

 

张:对,其实非常多啊。比如南京文博界的前辈,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先生,他是

为《千字文》写了推荐词,而且还写了200字、500字的两个版本。著名作家王蒙热情推荐了《红楼梦》。然后包括现在南京可能是最红的了吧,人气作家作家张嘉佳,也是给《桃花扇》写了推荐词。这些推荐语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我觉得一方面非常不好写,一方面也非常值得一读。

 

陈:其实我也看到好几种特别好的推荐。我记得还有《世说新语》,这是一部笔记体的小说,每一篇都非常短。我已经下在手机里面,每天有一点点空就可以看一下。它写的是魏晋时候人的各种逸闻趣事,所以被称为是最早的微博体。下面我们可以来听听著名学者郦波教授对它的推荐。

 

张:好。

 

【出录音】

我们这个时代,在历史上找一个特别相似的时代,就是魏晋的时候。也嗑药,

生活也比较浮华,但是唯一和当下不同的是,魏晋风流是一种价值观上的风流,我们现在的风流往往是一种生活姿态上的风流。它那个风流背后有风骨。所以你看南京,我经常讲,时间上看,特别我们说古都,西安,唐以后没它什么事,

北京,元以前没它什么事,贯穿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史的,那是南京。从三国开始,一直到民国。空间,南北文化交融。《世说新语》这个作品,你看它讲的全是1130个小故事,其实是最早的微博体。但这些小故事后面反映的全是那种

人的精神,人的气质,人之作为人的那种价值,和内涵。这一点,我们南京文化向传统文化贡献了这样一部《世说新语》,况且它还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录音止】

 

 

陈:上面郦波老师推荐的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他实际上也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南京会留下这么多传世名著这就是因为南京历史的延续性可能是中国古都中最强的。

 

张:而且这可能也跟江南地区一直是经济比较发达,经济发达了,文化才有繁荣的可能。包括也是因为这个经济实力,当时会有那么多的可以刻书印书,就是现在的出版业的这样的概念了。

 

三山街可以说是南京的出版中心,明确在那里出版的就包括《西游记》、《本草纲目》、《警世通言》;另外像南京的文史学者薛冰也介绍啊,南京的龙蟠里相当于南京的文化活动中心:
   

 【出录音】龙蟠里是明代后期、清代,南京文化人集中住的地方,嫌夫子庙嘈杂,龙蟠里那里清净,最有名的比如像袁枚啊。国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它又是建在龙蟠里,所以产生的名著也比较多。刘志翻译《天方至圣实录》住在扫叶楼,《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也住在龙蟠里,还有《中国文化史》作者柳诒徵在国学图书馆当馆长。【录音止】

 

陈:听薛冰老师讲到龙蟠里,其实蛮亲切。我对那一带是非常熟悉的。我在那儿上了有6年学,每天都要经过魏源故居。但是当时魏源故居里面都住着人呢,我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就住在那个小院子里面。

 

张:所以很多人说南京是特别有文化底蕴的,这个文化底蕴可能就在于你每天经过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巷子,其实都会有非常长远的故事。不过我觉得如果想了解南京,从这些传世名著来了解南京,也是一个特别。。

 

陈:我觉得挺好的一个角度一种方式。

 

张:对,不管是立碑也好,进行评选也好,包括在进行评选的过程当中,也请更多的文人来给南京的市民来讲讲这些故事也好,包括接下来好像还会有相关的文创产品推出,这些形式和手段,我觉得都是很好的。目的都是推广南京的文化,希望这些传统的经典的文化能够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中。

 

陈:是。

 

好,各位,刚刚您听到的是由江苏台为您制作的《致敬经典,为书立碑》,感谢收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