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50万张民国户籍卡里的故事

 

 

开始语:欢迎收听《全景中国》节目,本期节目由江苏台为您制作,我是主持人陈婷。最近,百位南京市民走进了南京市档案馆,在对外开放的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里寻找祖辈和自己在南京的印迹。这些市民中有人找到了故去亲人的珍贵资料,也有人看到了70年前自己少女时候的照片。同时公开的档案当中还有130多张是关于当年生活在南京的民国名人们的户籍卡片,包括宋美龄、白崇禧、周恩来等名人。今天的节目,我就和记者张倩一起和您说说这些民国户籍卡里的故事。

 

 

小:你好,张倩。

张:你好,小如,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小:这些珍贵的民国户籍卡,它们都来自于哪里呢?经过那么长的历史,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

张:南京档案馆这次保存的这些“民国户籍卡片”是在2006年的时候,从南京市公安局接收的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的这些户籍资料。它是从浦口石佛寺到了南京市档案馆。它短短的可能也就20多公里的这样的一个距离,却是对民国户籍卡整个命运都发生了改变。

在南京市档案馆三楼拐角,当时档案局档案管理处副处长胡刚是给我们打开那扇有点不起眼的小铁门。(这是他们的库房,对吧)这里面就有10多个非常高大的金属柜整齐排列着。柜里有很多小抽屉,随便抽出一个,你会看到那些边缘毛糙的、颜色泛黄的、手感古旧的户籍卡就会在你的眼前了。胡刚笑着说。“这些宝贝刚刚运来的时候,还是装在那种民国时的木箱里,上面的积灰都能写字了。”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是用了大概是四、五年的时间,把这近200万张的腐旧的、泛黄的卡片一一除尘、消毒、编号,然后珍藏进了眼下这座光线非常充足、温湿恒定的高科技库房,而且也把它们数字化了。

小:其实从这些户籍卡片里就能看到一个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居民的真实画卷了,是吗?

张:我觉得这么说吧,这么多的卡片真的是默默记录下非常真实的民国时期南京的样子。根据卡片显示,当年南京全市是135万人口,官吏包括与官吏相关的人口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中,国民党政府官吏和公教人员是有11万,警察、宪兵、特务2万多,他们的眷属是有17万,专为他们服务的茶房、厨师、娘姨、仆役9万多,加上与他们沾亲带故而留在南京的人员约30万,总计这类消费人口约70万。而真正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工人、农民,只占总人口的1/10

小: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整理,也是对当年生活在南京的民国时期的这些人口的构成、社会的一个划分也是一份清晰的脉络。(非常重要的史料)而且据说这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也是刚刚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吗?

张:是,马上我们就来听一听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菡他是怎么说的:

【出录音】馆藏的民国户籍卡是4549年这个期间,当时民国时期的首都警察厅他们对南京当时人口状况进行的调查统计,它是形成当年珍贵的第一手的人口户籍资料。通过这个可以了解当时的人口分布,社会发展状况等等。【录音止】

小:这些户籍卡真的是太珍贵了,并不仅仅它是经历了六十多年这样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记载了那段历史中很多很多人的一些故事。我特别想知道,张倩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泛黄的户籍卡呢?

张:其实复印件看了很多,因为每个人都会展示,他们也特别开心,大家都能理解。我也大概介绍一下,近200万张民国户籍卡分为两种大小,小一点的收录个人信息,大一点的则是以一户为单位,分别叫做口卡和户卡。较之现代,前者类似身份证一样的感觉,后者就类似于户口本。户卡中除了家庭之外,有一部分以工作单位或者是以军队编制为户,户主就是上司或领导,类似于现在的集体户口。

我对60多年前的“身份证”特别感兴趣。那些斑驳的字迹、泛黄的照片,好像都在诉说着南京人组成的这座城市中的故事,特别地有历史感。

你仔细看这些卡片,你会觉得它的填写项目是比现在身份证详实得多了。除了是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和户主关系之外,如果你没有照片,它还会注明你的外貌特征、包括左右手指纹等等,粗略数一下大概有28项左右。

 

片花:

在南京市档案馆里有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生动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城的人口分布,社会发展状况等。在这些户籍卡里,130多位民国名人的珍贵资料也在述说着他们留在南京的故事。今天的节目,继续和记者张倩一起和您说说这些民国户籍卡里的故事。

 

小:其实我知道张倩当天你采访过程当中,应该说遇到了好多找寻到自己故人或者是自己的户籍卡的朋友,听到了他们很多的故事都特别有意思。(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你今天要给我带来的第一位是哪位?

张:有一位老奶奶她已经 84岁了,就是84岁的卢璋奶奶。这一次她是一口气找到了她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侄子,包括她自己的一共是12份“民国户籍卡片”。她在台上真是被拍照也拍了很久,大家觉得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面拿着的自己曾经的户籍卡片的画面,那个感觉真的是很有冲击、很有历史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她一直说,户籍卡上的这张照片, 她自己都没有,她自己都没看过,一直是看了又看,对着这个档案上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个短发齐肩十五岁的少女,我们来听一听卢璋老奶奶她是怎么说的。

【出录音】没想到一下找这么多,哎呀都是我的亲人,当然非常激动的。没想到会看到我自己,根本没想到。【录音止】

   小:当天和张倩一起去南京市档案馆去查询故人信息的市民有84岁的卢璋老奶奶,据说当天还去了小朋友,他是去寻找自己祖辈的资料的吗?

张:当天我观察了一下,当天查档案的人当中,年纪最大的应该是91岁的一位老爷爷。但如果说年纪最小的,是八岁的张新程小朋友。他是跟着他的妈妈一起来的。而且他的妈妈想的特别好,她觉得这就是一趟非常生动的历史课,关于家的历史也关于南京的历史。张新程的妈妈也告诉记者,他们家真的是老南京了,一直住在莫干路四号,没有搬过。张妈妈也说,以后即使小朋友出国什么的,相信今天这个特别丰富的、实际的课堂,相信都会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和印迹。我们来听一听张新程小朋友,8岁的小朋友会说些什么。

【出录音】我爷爷的爷爷,和我爷爷的爸爸。寻根就是找家里以前的人的户籍,可以了解家的历史。【录音止】

   小:其实目前南京市档案馆除了开放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供南京的这些老市民去寻找自己或者家族的印迹之外,其实在已经公开的档案当中,还有很多是关于当年生活在南京的这些民国名人们的,都有谁呢?

张:南京市档案馆征集利用处处长刘峰告诉记者,这些民国户籍卡中“淘”出的名人大腕大概是有130多位,其中披露的信息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其实也是对已知史实很好的补充和参照。

当时蒋介石户籍卡的已经是缺失了,所以宋美龄大概就算作整理出的民国百余人当中最重要的一位了。它上面写的是:“户主蒋中正,姓名宋美龄,留学,45岁,本籍广东,寄籍南京,与户主是夫妇关系,身份证号:1111112号,居住在当时的黄埔路国防部……”还有教育家吴贻芳,长衫及地一派大家风范;甚至你还会看到有周恩来,英朗帅气的他是在南京梅园新村统领中共代表团,也被纳入户籍档案。所以,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宝贵的资料。

 

(歌曲结尾《情深深雨濛濛》,可剪辑)

好了,今天的《150万张民国户籍卡里的故事》就到这里,记者张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