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四十年:由“大”向“强”
2018年07月16日

从乡镇企业起家,到发展外向型经济,从深化所有制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一直到如今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型。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制造业快速崛起,涌现了苏南乡镇模式、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发展模式,总量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制造业发展门类最全、质效最优的省份之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江苏探索制造强省的步伐已经迈开,战略性新兴产业从4个增加到10个,一半以上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诞生于无锡、连续四次蝉联世界之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我国着力推进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典范。省社科院教授吴先满说,这背后正是得益于江苏制造业深厚的基础:无锡地区电子产业向来发展得早、发展得好,那是多少年形成的。我们这些年之所以有很多的内资、外资都能够集中到江苏来,就是看到这个地区结构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

1978年到2017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省经信委副巡视员马小平介绍,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省产品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造业的31项行业,截止到去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4.81万家,超百亿元的企业多、上市公司多、国企比重低:民营企业占到我们规上工业的55.8%,我们认定的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超过2000家,我们百亿企业去年我们看,制造业企业是131家,还有5家超千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40年来江苏制造业也在不断地变动、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好孩子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厂,成长为世界童车行业品牌企业;博众精工从单一的零件加工到与西门子合作提供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华云数据应而生,瞄准了云计算产业;无线谷的未来网络正致力于重新定义我们现在的网络架构。 吴先满教授认为,这其中江苏制造业抓住了两个大的时期,前20年主要是利用改革开发的重大动力,轻纺工业和重化工得到了快速推进。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信息化战略背景下,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路: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者之间互动并进,提升它的技术水平、制造深度。创新驱动工业制造业逐步地走向高端化已经开始见效的,工业制造业的服务化、智能化、个性定制,这3个趋势最近这几年在江苏、苏南沿江地区表现得比较多。

一方面,我省不少企业在不断突围,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原有优势有所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的严峻局面:传统产业占比接近70%,高耗能行业比重仍然偏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自主知名品牌偏少;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既有转型之痛,也有升级之难,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创新天花板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表示,走访企业时他发现如今的企业有三大缺:缺数据、缺互联和缺人才,他认为,未来的红利是数字红利和智能红利,创新的焦点在于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我省也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等,来改造旧有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力:怎么样从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更难,更根本。传统经济建立在实物基础上,数字经济建立在数字基础上,整个的发展方式是根本变化的。现在我们要转型,不是什么弯道超车的问题,它是换道。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丁凤云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