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富民环省行》第十一篇: 用公共服务的普惠提高收入含金量
2017年06月12日

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账本里,哪些花销比较大?答案可能不再是油、盐、酱、醋、茶,而是医疗、养老、教育、出行等。因此,减少百姓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开支,提供有质量的民生保障,是我省各地努力用“普惠”、“共享”勾画出的另一幅富民图景。大型新闻行动《聚焦富民环省行》第十一篇:《用公共服务的普惠提高百姓收入含金量》

2014年,80岁的南通老人吴继贞一场重病花光了家里20多万的积蓄后,老伴李昌旺就一直愁眉不展。吴继贞需要长期护理,住在医院花费太高,只好住在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院,但每月要花5000多元,而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一共只有4000多元。本可以安享的晚年,就这样过得日渐拮据。但从去年开始,吴继贞每月可以领到1900元的政府补贴,极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李昌旺:“我现在减轻了负担…对我们家庭来说受益蛮大的,感谢政府对我们的照顾。”

李昌旺感谢的这个政策是南通市崇川区民政局率先在全省针对“失能”老人制定实施的,它通过“照顾险+失能护理补贴+医保”的模式,由政府掏钱兜底部分困难群体的养老。富民,对崇川区600多位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就是得到一份让人安心的保障。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的村办企业车间,刚刚压塑成型的塑料筐正一个接一个从生产线上吐出来,摸上去热乎乎的。61岁的村民刘克玉正在机器旁忙得不亦乐乎。刘克玉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工资,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

3万元左右的年收入,这是西棘荡村的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个位于江苏最北面、和山东接壤的村子之所以叫“西棘荡”,就是因为全村地势低洼、荆棘丛生,交通不便,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二十年前,原本在县城有稳定工作的钟佰均回乡勇挑重担当起了村支书,带领村民靠收购废旧渔网做尼龙颗粒加工,想方设法摆脱贫困。

如今,全村600多户人家,140多户加工颗粒,300多户配套贩运渔网,村集体每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里有了钱以后要做什么呢?钟佰均说首先是修桥修路:“就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非常闭塞,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别人遇不到的事情,现在我们这个村可以说四通八达。到那边都能走,我们一直在为老百姓努力去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

装路灯、搞绿化、修建污水管网,还和邻近的东棘荡村联手建起了高档次的小学,村里的医务室在周边也小有名气。富民,在西棘荡村,就是让村民在增收之外,还能共享到更多村集体的发展成果。“我们西棘荡村要走路还非常长,今年还要建一个1800平方的教学楼,1600平方的幼儿园,真正让村里人感受到不次于城里的生活。”

【记者手记】

富民,除了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之外,还可以让百姓收入的含金量更高。对政府来说,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就是给老百姓增加“隐性财富”,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面对富民新期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努力缩小城乡差异、使服务布局更加优化、普惠可及,用一双无形之手托起江苏百姓稳稳的幸福!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朱亮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