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宿迁方言——南秀北雄中的发展生机
2017年04月28日

宿迁,“地处黄河、长江(两水)中道”,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此交融。宿迁话中,有着中原官话的特征;而细致柔情处,又恰似吴语味道。【乡音乡情】系列报道方言篇,为您讲述宿迁土话的北雄南秀,和发展生机。

 

携一台收音机,听一段苏北琴书,在旧黄河边溜上一段。这是市民蔡师傅每天清晨必做的功课,直到晓风吹来沿街早点的叫卖声。相比于早餐,蔡师傅更惦记早餐店里,小大姐那一幅好嗓子:“青椒的还是豇豆的?哦,好的,炒三份鸡蛋辣椒啊,辣汤,三分青椒鸡蛋。两张煎饼,杂粮稀饭,辣汤,豆浆,随便你吃的哈!”

宿迁话属中原官话中的徐淮片,语气较重,由“小大姐”讲出来,别有一番味道。但要说能充分体现宿迁话的中原气概,77岁的省级苏北大鼓传承人刘汉飞说,不妨听一段《穆桂英挂帅》。

用宿迁的方言,尤其(适合)唱古代的战争场面。 因为我们宿迁方言也属于北方语系,实际比较豪壮。不像江南软绵绵,我们(方言)本身就很高亢。

刘汉飞的老伴张银霞,是苏北琴书的传承人,宿迁方言在她的琴书中尽显柔情婉约之美。不少90后慕名前来学艺,张银霞总是倾囊相授,生怕宿迁方言后继乏人。她总跟后生念叨,要唱好凄婉的曲目,就要能体会到宿迁方言中吴语的痕迹:“苏北琴书,都是地方方言为准。小金莲,一丁丁,穿绣鞋,钉红缨,我的乖乖,走起路来扔扔扔,这个都是我们宿迁的土话。宿迁刮风不叫刮 feng,叫刮hong。h、f不分。”

南北语系的交融,让不少专家学者痴迷。宿迁学院教授程芳银认为,宿迁方言的美,不仅在于南北融合、上善若水的大美,更在于宿迁方言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程芳银:“北方人叫大姐,南方人叫小姐,宿迁人叫小大姐。建市以来,(语言上)创新的很多。因为人们眼光不再局限乡村一隅,眼光更大更广阔。所以说宿迁敢为人先,应该说这种精神,是城市的内核。”

宿迁民间艺人们,更是自发地将《宿迁文明20条》,编成朗朗上口的方言唱词,用一曲琴书表达出来。他们希望用传统的方言,来传递新的城市文明和精神:“做人守秩序,不插队。步入电梯,先下后上要记住。乘手扶电梯站右边。”

司马迁评价宿迁话为“轻剽”,苏轼则评价为“促急”,也就是率真。张一丹是宿迁市一名90后,在天津上大学。在她的印象里,宿迁方言有着让自己心安的魔力:“就是有一次去外地,就打车,本来因为一个女生,到外地其实是很不放心的,然后我就跟司机说了,我要去的那个目的地,司机就说了一句话,说:你去哪海的?(你去哪里?)然后我一听就是宿迁人嘛,那一瞬间就特别放心。”

  【江苏新闻广播 (南京FM93.7)徐仁飞】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