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传奇】第九集:中国审计博物馆
2016年05月31日

 

 

 

 

 

 

 

 

 

 

 

 

 

 

 

 

 

 

 

 

 

 

 

 

 

 

 

 

今天博物馆传奇为您介绍南通中国审计博物馆,首先来说审计风暴

 说到审计,大家脑子里都会跳出一个词——“审计风暴”。2004625日,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做的审计报告中,首次曝光了一批违规大案,一大批中央部委被点名批评,影响之大,内容之震撼,使得媒体第一次用了“审计风暴”一词来形容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李金华因此被称为铁面审计长,也在2004年高票当选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中国审计博物馆直属国家审计署,正是在李金华审计长任上批准建立的,就建在李金华的家乡江苏南通,20084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也在南通濠河岸边。紧挨着中国珠算博物馆,不过跟珠算博物馆比起来,它的专业性更强。根据不同审计主体,审计通常可以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类。中国审计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国家审计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审计博物馆。

中国国家财政的历史至今四千多年,而审计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大禹杀防风”的故事。大禹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防风是当时一个部落的酋长。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这就要说到大禹召开的第一次国家审计会议。据说为了维持国家运转,大禹在建国第一天就命令各部落,征收一种叫“贡赋”的税收,税率10%。防风不想交这个税。大禹在浙江茅山,召集部落首领们开会,重点就是考核、稽查各部落治水以及缴纳贡赋的情况。防风接到通知后,先是不去参加会议,被三番五次催请后姗姗来迟,又谎称他的部落受灾严重,没有能力缴纳贡赋。为了惩前毖后,警示天下,大禹当场下令杀了防风。

这就是中国审计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大禹杀防风”,也被看作是中国审计制度的萌芽。为了纪念这件事,浙江茅山也改称为会稽山。会和稽,正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从“大禹杀防风”开始,审计的历史在博物馆顺序展开,分为古代、近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的审计制度,审计活动,体现了不同的审计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审计是与财务管理融合在一起的,直到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审计才成为一项独立、专业的工作。不过审计署是干什么的? 和大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并不太清楚。1999626日,当时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作了《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平均每个部门7200多万元。公开的数据让审计署一鸣惊人“浮出水面”。之后李金华每年的审计报告都会引起公众关切,2004年更是引发了“审计风暴”。

在审计博物馆的展览中,还可以感受到,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以及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一组国家审计数字显示,2004年到06年间,每年国家财政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金额都在三、四千亿元,送交国家司法部门处理的个案多达数百起。“审计先行、巡视跟进”,现在已经成了中纪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明天的博物馆传奇,为您揭密苏州博物馆,看看为何称她是贝聿铭的“小女儿”。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