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07月14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近年来,江苏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各项发展更加平衡和充分,使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系列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第六篇《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中午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街道,84岁的独居老人吴思勤收到一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一大荤、一小荤、一道素菜,外加一份汤。老人介绍,这三菜一汤只要9块钱,实惠又美味:“饭菜质量很好,应该说质优量丰,而且每天不重样,花样品种营养搭配很好,我都很满意。”

      娄葑街道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挖起第一锹土的地方,辖区内老人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其中高龄、失能、独居的老人面临着吃饭难等困难。2019年9月,娄葑街道着手打造居家养老服务闭环模式,12月底,“爱心厨房”率先落地试运营。

      爱心厨房主管赵泰介绍,针对部分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他们摒弃了一般助餐需要老人到居家养老中心集中用餐的方式,送餐过程采用“爱心企业+社区社工+爱心志愿者”三方接力的模式,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助餐服务:“成本是12块钱,我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市级劳模、省级劳模是由爱心企业全额补贴贴的;农村社区放弃家园建设园区的出3块钱,社区出9块钱;城市社区自己出9块钱,街道贴3块钱。”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年,江苏推出22条具体举措,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越来越多的老人过上了幸福晚年生活。

      小康全不全面,关键还要看短板。针对残疾人就业难题,江苏拿出许多切实举措,用心用情帮扶,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勇敢地拥抱幸福、点亮梦想,活出了同样精彩的人生。

      进入7月,南通崇川区观音山街道的葡萄即将成熟。在观音山科技种植园内,几名残疾人正忙碌着为葡萄疏果。腿脚不便的张志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七年,她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如今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怎么结,怎么疏果,怎么养,都是有人教我的,我们今年的葡萄是长得特别好。”

      观音山街道青龙桥社区党委书记李明思介绍,科技种植园2012年成立后,重点帮扶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残疾人入园就业,还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点对点为残疾人传授种植技术,现在不少残疾人已经成长为技术能手和种植大户:“我们持证的残疾人达到190多人。现在目前在我园区里,正常上班的残疾人有30个人左右,每年的收入在2万块钱左右。到现在,我们把残疾人从一无所知到种植能手是10个。”

      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先富起来的江苏与六个省、自治区开展对口帮扶、支援、合作。2014年起,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贵州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其中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便是张家港教育帮扶工作的前沿阵地。从贵州来到江苏求学的大二学生吴玉林,如今跟随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创业,她希望通过电子商务把沿河特产销往全国各地,为家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提前进入创业,在学习中还遇不到以后工作的问题,让自己成熟稳定了许多。这个暑假我们准备回贵州去调查,引进一些贵州沿河的特产。”

      沙洲职业工学院院长钱锦东介绍,目前已有近500名沿河学子来到学院就读,其中半数都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要扶贫先扶智,在他看来,多一个大学生,就少一个放牛娃,培养一个人才,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我们通过对他们学业上的进一步提升,制定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让他们走出大山,到长三角到张家港,来拓宽视野,学习技能,为今后打造出彩人生奠定好的基础,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注入新的动能。”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话,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勤劳奋斗,就一定能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王德俭 孙西娇 彭迪帆

 

  • 下载客户端
更多 DJ大咖
频率:
主持人:
汪玲
磊磊
娜娜
程鸣
梁爽
王丹
邓煌
美文
晓东
陆莹
沈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10475号-5 网上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003036